市辖区,是我国的一种县级行政区,一般作为城市主体的核心组成部分。
全国境内的市辖区很多,共有977个,占了县级行政区总数的三分之一,不过虽然都叫市辖区,实际情况可以说是千差万别。
所以我对所有的市辖区,进行了一个分类整理盘点。
第一类:巨无霸型
巨无霸型的市辖区,一般都是出现在特大型的中心城市。这类市辖区有着厅级的高配行政层级,聚集了非常之多的资源,统辖的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非常大,已经超过一般地级市,因而实际上不宜视为县级行政区,有单独分类的必要性。这类市辖区共有8个,占全部市辖区的0.82%。
图片
第二类-核心型
核心型的市辖区,一般面积较小,而且位于大型城市最中心的地段,全区都享受顶配资源。
这类市辖区的人口密度都很高,是城市里寸土寸金的地方。这类市辖区共有15个,占全部市辖区的1.54%。
图片
第三类-市郊二元型
市郊二元型的市辖区,是一种很常见的市辖区。这类市辖区一般占不了市中心的最佳地段,但确实有大片城区,不过依然包括少部分山地和农村,属于可以算是城里,但也会被市中心的部分人视为城乡结合部的存在。这类市辖区共有105个,占全部市辖区的10.75%。
图片
第四类-卫星城
卫星城一般是在大城市扩张的过程中,周边的县改县设区转化出来的。
这类市辖区本身其实就是一个有完整县域的小城市,并未完全和主城区连成一体,但是能够受益于主城区强大经济实力的辐射,是都市圈的组成部分。这类市辖区共有36个,占全部市辖区的3.68%。
图片
第五类-名区实县型
名区实县型的市辖区,是受到诟病比较多的一种。这类市辖区是在撤县设区的过程中,过于泛滥的结果,它们原本都是县,而且还有自己的县城和大量农村,自身发展与主城区也有相当差距,仍然以原本的县城为中心,县城离主城区有相当的距离。
在撤县设区之后,虽然顶着区的名字,可本质上依然还是县,在很多人眼中,有明显充数的意味。这类市辖区共有104个,占全部市辖区的10.64%。
图片
第六类-标准市区型
标准市区型,就是真正意义的城里,这种市辖区是指虽然不一定占有最黄金地段,但基本全域都是市区,不包括郊野农村地带。
这类市辖区也往往出现在那些规模很大、市辖区数量很多的城市,那些只有两三个区的一般地级市,很难拥有这种奢侈的东西。这类市辖区共有65个,占全部市辖区总数的6.65%。
图片
第七类-环郊型
环郊型的市辖区,基本上是大型城市的边沿地带,主城区已经扩张到了它们的境内,但是基本上大家都公认它们是郊区。
环郊型市辖区虽然城镇化率不低,但一般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城区,而是由许多围绕主城分散的镇区构成。这类市辖区共有33个,占全部市辖区总数的3.38%。
图片
第八类-分瓣型
分瓣型的市辖区是我认为最理想的分区方式,也是最常见的一种。最理想的市区定义,其实应该是市中心+大片城区+少量郊野农村。
如果将它当做一个圆的话,那么分瓣型就是将这个圆以圆心为准,分成若干个扇形,每个市辖区都有一部分的中心地段,大片的城区,少量的郊区,肥瘦均衡,虽然经济贫富也可能有差异就是了。这类市辖区共有182个,占全部市辖区总数的18.63%。
图片
第九类-半区半县型
半区半县型的市辖区,是一种介于区和县之间的中间态,这类市辖区原本都是县,后来改设成区,随着主城的扩张,已经扩张到了其境内,但是其原本的县城并没有跟主城连片,导致其呈现出了主城郊区+本县县城的二元形态,或者区城虽然未和主城连片却已经很接近。
这类市辖区共有18个,占全部市辖区总数的1.84%。
图片
第十类-飞地功能区
飞地功能区,是指那些离主城比较远,面积比较小,并不算是城市的一部分,却依然设为市辖区的、有特殊功能的小型区划,比如矿区、港区、景区。这类市辖区共有27个,占全部市辖区总数的27.63%。
图片
第十一类-主城型
主城型的市辖区,一般出现于中小规模的普通地级市。
这类地级市有两个以上的市辖区,但是其中一个区几乎独占了地级市主城,还包含少部分郊野农村。
基本可以认为这个市辖区就是地级市的本体,其他区几乎就是凑数。这类市辖区共有65个,约占全部市辖区的6.65%。
图片
第十二类-附郭县
附郭县是古代大型城市的典型样式,也是现代市辖区的常用参考样式。
古代的重要州府,通常有两个附郭县,县治和府衙同城,府城的两半各归一县,但城外还有大量乡村,也平分给两个附郭县。
这里统计的,就是面积相当于县,占有一部分的主城区同时有大量农村的,类似古代附郭县的市辖区,或者有县无城的母县。这类市辖区共156个,占全部市辖区数量的15.97%。
图片
第十三类-双子城型
双子城型的市辖区,顾名思义,存在于那些名义上是一个市,但已经形成两个规模相当的主城的地级市,当一个市辖区本身占有了双子城其中一个主城的全部时,就可以定义为双子城型的市辖区。这类市辖区共有31个,占全部市辖区数量的3.17%。
图片
第十四类-标准郊区型
这一类是最接近“郊区”定义的,这种市辖区的面积和人口达不到县的程度,体量比主城区小得多,从外围贴近主城区,但主城区没有扩展过来,不能算作城市的一部分,真正算是为城市服务的一个外围部分。
这类市辖区共有19个,占全部市辖区总数的1.94%。
图片
第十五类-名区实市型
这一类,其实就是那些单区市,有些地级市,是由原本的专区改制而来,原来专区治所的县级市被直接改为市辖区,但这些地级市实力有限,只设一个市辖区。
也就是说,这个唯一的市辖区,就是建制市的本体,它实质上应该仍视为县级市。此类市辖区共有60个,占全部市辖区总数的6.14%。
图片
第十六类-离城区
这种市辖区,是在原本的主城之外,单独打造了一座与主城有一段距离的新城,而与双子城型的区别在于,新城的规模小于原来的主城。这类市辖区共29个,占全部市辖区数量的2.97%。
图片
第十七类-迷你型
这类的区都是面积和人口规模很小,支撑不了一个县级架构的区。
也就是虽然顶着市辖区的名字,但实质上应当视为镇或街道,它们的存续往往都是历史遗留问题,是市辖区合并中被遗漏下来的。这类市辖区目前尚存24个,占全部市辖区总数的2.46%。
图片
977个市辖区,共17个分类全部整理完毕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